杨露蝉为什么不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
网上所云‘晚清十大高手’是董海川、大刀王五、白飞鸿、霍元甲、王子平、杜心武、韩慕侠、燕子李三、孙禄堂、海灯法师等十人,这明显是兼顾影响较大的各个门派的之‘利益’,而选出的其中一个代表,而不是真正武功高低的实力对比,所以不必较真!
在这个名单中,集形意八卦太极于一身的孙禄堂(孙氏太极拳创始人)等于代表太极门列入了,所以没有列入同样擅长太极的杨露禅。杨露禅作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,曾经和八卦董海川、形意李洛能三人进行过较量,结果不分胜负,说明他们都是一个水平线的,不存在无实力问题。
经查‘晚清十大高手’的版本有十多个,几十人出现在不同名单中,杨露禅也曾被某个版本列入过,这个百度网页可搜到!客观的说,那个时期达到武学最巅峰的大师们不下百名以上,水平多在伯仲之间,如果真正较真,至少能挤掉上面名单所列举的一半人.....!
太极拳阎芳真有这么厉害!?
当然是假的,别说是这么一个无名小辈,就是当年的杨露蝉,董海川,孙禄堂也不能凌空打人,凌空只不过是武侠中的渲染罢了,阎芳不过是在欺世盗名。。。
齐德居是谁
齐德居先生现年78岁,自15岁开始练习少林拳和硬气功,后又专心习练“太极拳”和“形意拳”,已出版多套武术理论教材。
齐德居是河北廊坊人
谈武论术,师徒对话
——齐德居先生答弟子问
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武术,属于闲谈,大家随便说。还有这二位也是武术爱好者,也来参于我们的座谈,表示欢迎。二位有何高见,参加到我们这里边来可为锦上添花,十分高兴。
1、问:武术为什么叫武术?有说道吗?
答:这个问题我对学生们常讲,我在《太极拳体用论据》一书中也提过,如果提出来单讲“武”就是力量,“术”就是变化。
2、问:怎么又有人把“中国武术”叫“中国功夫”呢?
答:“中国功夫”可能是外国人翻译所致。在中国把“武术”说成是“中国功夫”是不对的,因为“功夫”不是“武术”,但“武术”必须要有 “功夫”。因为“功”是“劳力”,“夫”是“时间”,劳力和时间就等于“功夫”。比如多年练习写字,把字写好了,让别人一看字写的好,就叫“功夫”。工作很忙,有人请你去钓鱼,你去不了,这叫没有功夫。从各方面讲“功夫”都不是武术。
3、问:功夫不是武术我理解了,武是力量,术是变化我也明白了,武术是一个专用名词,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人们常说花架子花架子的,算不算是武术呢?
答:武术的真正含义所指的就是打人有劲还有法,除此就不能算是武术。所谓花架子也称花拳绣腿,也不算贬意,它是武术中之体。能表演,让人观赏,使人赏心悦目,是武术中之艺术。
4、问:我还是不明白,武术和武艺有什么分别吗?
答:武术上升为武艺,武艺是武术的进步和升华,但什么都有个度,过分的演饰就成了武戏了,脱离了技击就不是武术了。
5、问:武术是不是要失传了呢?
答:不是,也不可能失传。
6、问:为什么?
答:原因很多,单武术而言可以追溯到远古,它是以单打和群殴战胜对方的一种手段。武术虽然在现代战争中以没有了它的地位。但是它还能在健身防身方面有积极的作用。也有不少的人在默默的把武术当文化来研究,虽然有限,但也不至于失传。
7、问:当然,武术没有用武之地影响了其发展与提高是一方面,还有呢?比如说:老师保守等也有关系吧?
答:这个问题问的很好,一般学生都怪老师不教是保守,这证明老师还有可教的东西没有教出来,怎么办呢?做为一名学生可以多想想自己,找找是什么原因,是自己的学习态度有问题,还是老师保守?我想一个学员如无决心可以不学,如果想学,就用自己的真诚之心去得到老师的信任。我认为做人首先要真诚,真诚相见是武道交友的必备条件。我想一个身怀绝技的人,都应该有很高的教养,面对一个虚心学习而又正派的人,会最终达到默契的。所谓:武道之精粹最终会授之有德的人。保守在武术中也不是贬意,但需要看它有无价值,保守对失传也没有直接关系。
8、问:传统武术如要失传,现代武术能代替传统武术吗?
答:不能,至少是在近代不能。
9、问:难道说传统武术没有弊病,现代武术没有长处吗?
答:都不是.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传统武术,什么是现代武术。所谓传统武术是有承传历史,也就是有它的出处。如杨氏太极拳,杨露蝉是鼻祖,杨露蝉人称杨无敌,证明他的拳法创立是成功的,其子杨班候创“九诀八十一式”太极拳流传至今,后学者也是成功的。因为它有诀、有法、有理、有据,拳与法一理贯通,百世不可变。不论谁,习其拳,修其法,练其功收获如一,上下有师承关系,这就叫传统武术。现代武术是现代人编撰,同样也得通过岁月的磨练,证实它功能与效能都好才能定论。
10、问:武术传承有真假之分吗?
答:有。
11、问:怎样分辨出来呢?
答:分辨武术的真假是一个很难的课题,主要看实用效果。初学者不易识别,就是教拳者本身没有通过实践也未必知道其真假。因为过去武术就是“五花八门”之说,一个人要想门门搞清楚实在不容易,何况近代对其编拳杜撰更加丰富多彩,学艺者就更难辨别真假了。
12、问:这“五花八门”人们常挂在口头上,是表达事情复杂头绪 多,跟武术有关系吗?
答:“五花八门“是对武术的总称。天下武术出“少林”,早期少林武术是打出来的,没有真本领是出不了少林寺的。据传说少林寺有五位武术大师闯出了少林寺,或说打出了少林寺。少林寺出来的人一定要正派,要做好事不做坏事,所以说很光荣。头上戴紫金花,好让人辨认,其传人也都戴花。其花各有区别,俗称“五花”,后又有形意,太极、八卦门派的出现,加到一起通称为“五花八门”。
13、问:我发现练武术的人都不团结,是不是门派多闹的?
答:不是,武术是人练的,门派是系统,是前人建立的不同学习的科目而已。不团结是人的事,和所学的学科没有关系。
14、问:武术是个大家庭,为什么不团结呢?是不是练武的人都象人们所说的那样,没文化,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?
答:当然不是,武术前辈成名者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诣,从拳谱中可竹见一斑,武术名人和名人之间都是很尊敬的,没有无端攻击的。例如杨露蝉大师就称赞董海川的八卦掌是“天下第一名拳”。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和董海川交往后说董海川之武技功夫登峰造极。后辈几代练形意,太极,八卦的人都很团结。
15、问:是不是因有门户之见的人才闹不团结?
答:笑话,上面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,不团结和门户没有关系,跟门户之鉴更挨不上边。
16、问:我常听人们讲门户之见,门户之见的,还说要破除门户之见。好象门户之见才是武术团结和发展的大敌。
答:你弄错了,“门户之鉴”不是“门户之见”,门户之鉴是本门拳法甄别在流传中正确于否的考证法器。怎么又成了门户与门户不团结的大敌了呢。武术失真与丧失门中拳法鉴别不无关系。我还是认为不团结是人的事,俗话说:“文人相轻,武人相气”。文化人有想互瞧不起的毛病,习武之人有相互不服气的弊端。这些弊端和毛病相互并存,优劣不等,因人而异。文武二道,路在人走,高尚的人数不胜数。后学者应提高自己的品位。习武的人也要全面理解武术真正的文化内含。只有这样才做到习武修身,练功做人的武德修养。不然的话,学了点本事就忘乎所以,不尊重别人,团结又从何而谈起呢。
17、问:学武术的人怎样才能学到真东西,得到真传授呢?这武术的真假又怎样识别呢?
答:这个问题说清容易,认识清楚就难了,要想做到就更难了。我不是打假公司的成员,遇上这个问题我也只能说说而已。过去民间武术讲究走江湖,寻师访友,他们尊崇“忠孝节义,除霸安良”的侠义之风。这一类人多数是有真功夫和有真本事的人。还有另一种人就是指佛穿衣,赖佛吃饭的人其真本事不大通,称江湖骗子。他们往往把事实夸大,甚至离谱抬高自己声誉,吓唬别人,此类人多是假的。近代也是如此,凡是一味宣传自己,神化自己,学者应注意。真传到处都有,不是高不可攀,全靠自己的运气和缘分了。有了传授还要加上自己的勤奋练功,二者缺一不可。
18、问:上面已提问过武术,我知道武是力量,术是变化,或说成武术就是打人的技术和技巧。可武术的力量是从哪里来,是举重练出来的吗?
答:不是,举重练的是力量,武术练的是劲。
19、问:力量和劲有区别吗?怎样区别呢?
答:简单的讲,力量是有形的,是发于外在之肌肉。劲是无形的,发于内在的筋骨。
20、问:在生活中“力量”和“劲”有什么区别呢?
答:也有区别,比如说:力可以用衡器秤量的。如能举起一百斤就是一百斤力量。劲是不能用秤称量的,不但如此,就是平时说话也是有区分的,例如说:某某千斤大力士,不能说某某大劲士。还有说:一个人架子大,与人不理人,说他是大架子“臭劲”不能说他是“臭力”等等。由此可知力和劲是有区分的,所以有武术好练劲难求的说法。也证明力和劲不是一码事。
21、问:习武必须尊敬老师吗?不尊敬老师就叫欺师灭祖吗?
答:文武二道在我们国家渊源流长,文化底蕴极深厚,师传徒受是其主要方式。老师过去称作先生,青年学生叫后生。先生当然要比后生有阅历多知识,后生要想长本事就得跟先生学,老师要想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是要投入大量的感情。如果老师对学生没有感情是教不好学生的。这不单是武术老师,文化老师也是如此。做为学生,尊敬老师,团结同学是其本分。不尊敬老师,搞不好师生关系,是完成不好自己的学业的。至于欺师灭祖,是指武术中不本分的人,得艺忘师,标新立异,甚至不承认授业之师,这样的人是为欺师了,把传统之技艺杜撰撰为己有是为灭祖。因此说,文武二道对此要求是很严厉的,批评也是很重的。因为这种行为动摇了伦理道德和破坏了做人的基础。
22、问:有的武术老师上赶着教人,生怕自己会的东西失传,还是义务教拳,不要报酬,你说这样好吗?
答:天地之大,好人好事到处都有,各行各业都有精行兢业者,爱国为人的优秀人物越多越好。武术是一个特殊行当,分健身与技击两部分。如果健身的一部分随意教人尚可,武术技击之部分教人还是慎重一点好。古语云:“祖师留下真诀窍,知者传授要择人,艺要传给无义者,遭灾惹祸损自身”。再者,武术的承传是师徒关系,义务不义务,报酬不报酬应不在话下。只要双方认同,法律又允许就好,没必要宣传如何如何,否则会有沽名钓誉之嫌。
23、问:那么说上赶着教人练武术不好?
答:你这个提法有问题,人家要不学武术,上赶着教人家学武术这事有吗?武术是国家的文化瑰宝,不至于象舍皮花一样的去教人吧。
24、问:武术怎样发展才好呢?怎样才能维系它永不衰败呢?
答:武术发展首先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,然后总结经验再发展。比如“比武”就是发展武术的最好的办法之一。
25、问:“比武”一听怪吓人的,比武是否就是死亡伤残的下场,对吗?
答:不尽然,古人比武习以为常,伤残是有的,不一定有那么邪乎。武行里面哪有不受伤的,现代体育运动比赛不也是如此吗。
26、问:只研究武术不比武能提高吗?
答:不能,至少不能提高。如一个棋手只研究棋谱不去对奕,棋艺不会提高多少。
27、问:下象棋还有下不好打起来扔棋盘打棋子的,何况是比武呢,那不就更对立了吗?
答:上面我已提过,武术是“道”,道有道德规范,武有武德修养,练武的人要有高度的武德来约束自己。它与市井打架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28、问:那么说武术要想提高就少不了比武这一项?不比就等于纸上谈兵?
答:可以这么说吧。
29、问:我常听说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为五德,和武术的武德有关系吗?
答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是习武者遵循的信条,老师也是用这五德规范学生的,因为五德它是所有人的行为之本。五德和武德并无大的区分,武德突出的是个“义”字。义是付出不讲回报与索取。义,讲究一事而终,有始无终为不义,所以练武的人都很刻苦。只有刻苦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,习武才能有成。如有投机心理也得要改掉,不然带有投机心理不但学不好武术,武功也是练不成的。练武首先要练好身体,投机心理是一种病态,不去掉这种病态,心理就要出毛病,带着毛病练功怎么会把身体练好呢。
30、问:练武的人讲义气,讲究一事而终,不终于事,事业难成,不终于人视为人不义,如果比武,能体现出“义”字吗?怎样体现呢?有先例吗?
答:先例有很多,当年李景林是直系军阀主要成员,镇守天津,手握军政重权,他酷爱武术,精“武当剑”。一天邀请民间武术家韩慕侠先生到他的官邸坐客,在谈文论武中,提到了剑术,二人各持钝剑一把,在客厅以外的院中比剑术。李景林的剑路是“武当剑”, 韩慕侠的剑路是“五虎群羊剑”。二人过招没有两个回合,韩用剑横拍李之右手腕部,李右腕受伤,剑应声坠地。李急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腕部,其痛苦之情形现于颜表。当时卫兵一拥而上,要对韩慕侠下手,李景林高声棒喝,不许动!便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右手腕,解释说:“韩老师给我留情了,这还是用剑拍的,要是用剑剁,我的手就掉了”。随之很有礼貌的送韩出府,并派人送去二十五两银子以做车马费之用,韩慕侠谢绝而去。一名是手握重权的当权者,一名是布衣民间武术家,双方比武虽有胜负,李不以权势压人,韩也不以自己是平民而气馁。在今天看来李韩比剑充满了侠义之风,光明磊落,胜负双方应该都得满分,这就是武德之义。
31、问:看来比武风险还是很大的,武术要想提高就得比武,不比武优劣就难见分晓,怎么办才好呢?
答:武是力量,比武就是实力与实力抗争,风险在所难免。如果把武术推到竞技场上去,必然要改进或者改革,不然风险会更大一些。
32、问:怎样改?用什么形式才能让武术在对抗中不至于伤害对方呢?现代人能给武术比赛找到一个好办法吗?
答:武术比武不伤人不用现代人去找办法,古代人早就给设计了很好的比赛办法,是近代人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罢了。
33、问:那可太好了,什么办法?
答:太极拳推手。
34、问:哦,太极拳推手可是人所共知的,也不神秘,它怎么就能担挡起比武的重任呢?
答:神秘的东西未必就出奇,平凡的东西未必就不可贵。人所共知的太极拳推手,不一定就人所都会。比如说:推手,怎么推?推什么?就不一定都懂了。
35、问:推手我也会,我就怕对方劲大,和我顶劲我就没办法了,手也推不成了,只是顶牛怎么办呢?
答:顶牛是推手之大忌,即是推手之忌就不是推手的绝技,推手要怕顶牛就不算是会推手。
是为谈武论术,师徒对话(上)。2006年11月21日
杨禄禅陈家沟学艺的故事(详细的!!!!!!!!!!!)急急急急急急!!!!!!!!!
杨禄禅(杨露蝉)名福魁,出生于清嘉靖四年(公元一七九九年)。祖籍永年县阎门寨人,后移居广府南关,以推车卖水维持生活。杨禄禅从小酷爱武术,如学洪拳。一次,他推着煤土,从城里西大街太和堂药店前走过。(此店系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开设)。见一恶棍到店里寻衅闹市,争执起来。恶棍举手就打,店掌柜用手轻轻一拔,那恶棍立刻跌倒在街心。杨禄禅看的真切,心里十分仰慕,遂到太和堂药店学拳(当时永年人称“绵拳“)。以后,又经太和堂药店陈德瑚引荐,遂往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太极拳。杨禄禅到陈家沟后,学艺心切,寒暑不辍,朝夕苦练,刻苦学习了六年。艺精返里后,乡亲们都来为他祝贺。当时永年习武的人很多,各种拳派都有,听说杨禄禅学习“绵拳”回来,都邀请他比试较量。一次,在和别人比试中,杨禄禅竟然失手倾跌,心中十分懊悔。发奋第二次再到陈家沟求师。第二次又在陈家沟苦学了六年,他把“绵拳“的拳路、拳决、器械全都掌握了。别师回家时,陈长兴师傅告诉他:”天外有天,你以后有了困难,还可以来找我。
他这次回家后,再次与乡人交手,虽未败北,但亦难取胜。杨禄禅自念虽然在陈家沟苦学这些年,但仍未学好。遂三度南下陈家沟。陈长兴师傅鉴于杨禄禅求艺心诚,甚为感动。就将”绵拳“之奥秘悉心尽数教授。杨禄禅也倍加用功,日夜钻研,不懂就问,不懈苦练,终将“绵拳”的沾、连、粘、随之法;行功运气之要领;连同杆、剑、刀、棍,一一融会贯通。时光飞逝,不觉又是好几年。杨禄禅终得技艺精湛,拳路娴熟,这才告别师父,离开陈家沟,回到老家广府。(据广府镇南关老人言:杨禄禅是二十一岁开始去陈家沟,到四十岁左右才正式回到老家来的)就这样,先后经历了十八年之久,杨禄禅才把太极拳的真谛从陈家沟带到永年来。
杨禄禅回到老家后,在太和堂药店设立拳场,以授拳为业,从者众多。杨禄禅拳艺愈加精进,并对陈式架式又进行了多处改进,创造了一套一百单八式杨式太极拳,从此使杨式太极拳在永年牢牢地扎下了根。后京都得胜镖局,失掉瑞清王府托运的镖银,招聘武林高手,闻名来到广府,邀请杨禄禅入局,打败了对手,讨回了镖银,从而名震京华,被瑞王聘为王府聘拳师。其间挫败了许多来访较技者和各王府拳师,人称“杨无敌”。
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大学士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:“杨进退神速、虚实莫测、身似猿猴、手如运球,犹太极浑圆一体也”并书赠对联“手捧太极塞寰宇,胸怀绝技压群英”相祝贺。自此,他所创之杨式太极拳名满天下,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了华夏武术的大雅殿堂,成为国粹。
杨式太极拳的第一代祖师杨禄禅,于清同治十一年(公元一八七三年)逝世,终年七十三岁。
和杨璐婵能并肩的武术宗师都有谁?
与杨露禅同一时期的 晚晴十大高手
1.董海川 八卦掌 与杨露蝉相斗,双雄对峙,胜负难分。
2.王正谊(大刀王五) 刀法纯熟,德义高尚,行侠仗义,支持维新,靖赴国难,一代豪侠
3.白飞鸿 双飞砣、子母刀、罗汉袍、无影脚、铁线拳、单双虎爪、工字伏虎拳、罗汉金钱镖、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 广东十虎
4.霍元甲 霍家拳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
5.王子平 查拳、八极拳、龙泉剑 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,后任副馆长。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、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、中国摔跤协会委员
6.杜心武 自然门宗师 被誉为“南北大师”。
7.韩慕侠 八卦掌、形意拳、八卦刀和连环枪 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,受张学良将军之邀,出任十六军千人“武术团”的教官,“武术团”即大刀队,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,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。
8.燕子李三 颇有名气的传奇飞贼
9.孙禄堂 形意拳、八卦拳、创立了孙氏太极拳 南京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,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,武宣官。享有“虎头少保,天下第一手”之誉。武功已至“依乎天理、批大郤、道大窾”,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,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。
10.郭云深 八极拳、形意拳、创立半步崩拳 以“半步崩拳打遍天下”而著称。